关于舞狮的一些常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概述?

关于舞狮的1些常识



1、关于舞狮的1些常识

春节习俗:舞狮子 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 舞狮子 每当“爆竹1声除旧岁”时,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传统的舞狮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出现在城镇和农村。为1年1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 舞狮是我国1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时代。 据传,宋文帝元嘉2十3年(公元466年)5月,宋朝交州刺史擅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还使用了象军参战。这支象军由于士兵持着长矛骑在又高又大的象背上,所以使仅仅拥有短兵器的敌方,连接近它都很困难,宋军的士兵开始吃了大亏。后来,先锋官振武将军宗悫想了个办法。他说,百兽都害怕狮子,大象大概也不会例外。于是,连夜用面、麻等做成了许多假狮子,涂上5颜6色,又特别张大了嘴巴。每1个“狮子”由两个战士披架着,隐伏草丛中。他还在预定的战场周围,挖了不少又深又大的陷井。敌方驱象军来攻,宗悫用弓放出了假狮子,这种“雄狮”1个个翻动着斗大的血口,张牙舞爪直奔大象。 大象吓得掉头乱窜,宗悫又乘机指挥士兵万弩齐放,受惊的大象顿时没命地向4处奔跑,不少跌到陷井里,人和象俱被活捉。……从此,舞狮首先在军队中流行,然后传到民间。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西凉使》中就有“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起毛衣摆双耳……”。可见,在唐代已有类似现代的狮子舞了。 为什么在春节期间人们喜欢舞狮子呢?据说,明朝初年,广东佛山地区出现了1头怪兽,每逢年岁将尽,则在佛山郊区出现,到处糟踏庄稼,残害人畜,乡农不胜其苦人们就把竹篦扎成若干头狮子模型,并涂上各种斑驳的颜色,事前布置好,当怪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群狮奋舞,1齐朝着那头怪兽进发,那怪兽惊恐万状,掉头就跑,尔后,当地乡民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于是,每年春节打锣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示消穴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舞狮子,除春节外,在喜庆的日子里,也常以舞狮助兴。民间1般舞狮由两人合作扮1头大狮子(有的地区称太狮),1人扮作1头小狮子(有的地区称少狮),另1人扮武士,手拿绣球作引导,并先开拳踢打,以诱引狮子起舞。狮子随着鼓点的快、慢、轻、重,忽而翘首仰视,忽而回头低顾,忽而回首匍伏,忽而摇头摆尾,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在模仿动作上,有舐毛、擦脚、搔头、洗耳、朝拜、翻滚等动作;在技巧上,有上楼台、过天桥、跨3山、出洞、下山、滚球、吐球和采青等。

中华传统文化的概述?



2、中华传统文化的概述?

文化常识



3、文化常识

传统节日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每1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1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7夕、中秋、重阳、冬至、腊8等等。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1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1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1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1直持续到正月十5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1起吃年夜饭,称“团年”。其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然后1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农历正月十5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5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1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51夜,唐玄宗延长到3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81直持续到正月十7。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5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1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1年中康乐幸福。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有香辣甜酸咸5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5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5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清明既是2十4节气之1,又是1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1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3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1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使清明成为1个富有诗意的节日。农历5月初5,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

5、端5节。早在周朝,就有“5月5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1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1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由无数恒星组成的银河象1条天河横亘夜空,人们说,它把多情的牛郎和织女隔开了,只有每年7月初7,天下的喜鹊搭成1座鹊桥,他们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1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1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7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7夕将至,牵牛和织女2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这1夜还有观天河祈祷5谷丰收的习俗,有些地方还举办“青苗会”。 农历8月十5,是1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9月初9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1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冬至在我国古代是1个很隆重的节日。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9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阖家团圆。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等。腊8节是佛教的节日。这1天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称“成道节”。这1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8粥。最早的腊8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红小豆,后来演变的极为复杂考究,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干、桂圆肉、百合、莲子等,通宵熬煮,香飘十里。除腊8粥外,还有腊8面、腊8蒜等风味食品。它们即可滋补身体,又是喜庆丰收的1种形式,拉开了春节的序幕。

关于 2018吉林公务员行测常识:传统节日的解答?



4、关于 2018吉林公务员行测常识:传统节日的解答?

传统节日,在我国是经过长期发展沉淀下来并进行了总结,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在考试过程中常以常识题的形式出现,比如说前后排序的形式,或者是某个节日喝什么酒等形式,所以,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顺序、标志和寓意的掌握就十分重要。下面我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1下整理,希望能够对广大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春节:其主要标志为——元旦、桃符、椒酒、屠苏、春联、鞭炮。有几个标志可能大家会不太熟悉,在下面给大家进行1下知识解释和梳理。在我国古代元旦就是过春节,不像现在我们元旦是固定的1月1号,春节是大年初1;桃符在我国是传统的民俗文化,希望在辞旧迎新之际,新的1年没有任何祸难,因此会在桃木板写上“神荼”、或者是“郁垒”2神的名字,以此来祈福好运。后来到今天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这就是最早的桃符。屠苏是古代1种酒名,即屠苏酒,经常在正月初1这1天大家1起饮用,庆祝新年。椒酒是用椒浸制的酒,在我国古代,过节就用此酒向家长敬酒,包含着祝寿、拜贺的寓意。元宵节:其主要标志为——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猜灯谜、灯火阑珊等,这个节日后来和佛教文化有关,佛教在东汉时传入我国,因为佛堂会在初1十5上香点灯,皇帝觉得这种方式很好,后来演变成了赏花灯、猜灯谜的习俗。寒食节:其主要标志为——重耳、介子推、寒食。经常有学生将寒食节与清明节混为1谈,这是不对的,寒食节1般在清明节前1天,这1天为了纪念介子推,所以不能生火做饭,吃寒食。清明节:扫墓、踏青、插柳、放风筝等。主要是为了纪念先祖。端午节: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雄黄酒。菖蒲是1种水生植物,可以提取其中的精华做芳香油,能散发香气,用来防疫驱邪,1般在端午节这天,把菖蒲叶和艾叶捆1起插在房屋下,防疫驱邪;雄黄是1位中药,可用来泡酒,它可以解毒,是端午节的1种饮品。传说屈原在这1天投汨罗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屈原在这1天,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也有1种说法是纪念伍子胥的)中秋节:吃月饼、赏月、团圆、婵娟。婵娟主要是形容月色明媚或者代指明月。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婵娟。这1天的寓意是阖家团圆。重阳节:登高、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菊花盛开的季节在9月份,所以对应好标志,有首古诗《9月9日忆山东兄弟》,说的就是重阳节,我们现在又叫老人节,主要寓意是祝老人健康长寿。以上是按时间顺序整理的1些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希望广大考试把各种节日的主要标志和寓意掌握,以方便能够在考试过程中灵活运用,把主要标志和相应知识点掌握了,接下来通过1道真题来进行知识的巩固。1.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寒食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农历中的2十4节气之1B.这1天人们按照习俗吃冷食C.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D.“且分新火试新茶”说的是节日之后的情景A【解析】寒食节亦称“禁烟节”、1般在清明节前1日,但并不是2十4节气之1。清明是2十4节气之1,不要相混淆。在这1天,禁烟火,只吃冷食。寒食节绵延两千余年,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惟1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且将新火试新茶”来自苏轼《忆江南?超然台作》,全词为“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1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说的内容酒是寒食节过后人们重新生火煮新茶的情景。故选A选项。

想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风俗习惯到那个网站看?



5、想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风俗习惯到那个网站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风俗礼仪

1、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1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 “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1方面是庆贺过去的1年,1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5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2、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3、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1百05天或1百06天,在清明前

1、2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1。

4、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3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4月5日或6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5、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5。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5”与“午”同音,农历5月初5遂成端午节。1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 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5毒”等。

6、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7夕。每年7月初7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7月7的1大趣事。

7、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8月在秋季之中,8月十5又在8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8、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9”定为阳数,两9相重,故农历9月初 9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 插茱萸等习俗。

9、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2月初8。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8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1

0、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2月3十日晚,家家在打扫1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 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0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3元”之时抢先放出3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1

1、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2,叔是老3,季是老4。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1

2、十2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2种动物来配十2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2生肖。 1

3、生辰8字:1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4项共8个字。根据这8个字,可推算出1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8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8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8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1

4、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3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1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 1

5、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1

6、3牲:1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3牲。1指夏、商、周3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1

7、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i,猪)3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1

8、朝觐:古代宾礼之1。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1

9、揖让:1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3种,称为3揖:1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2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3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1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2

0、顿首:古时1种拜礼,为“9拜”之1,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 2

1、稽首:古代的拜礼,为“9拜”之1。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1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9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2

2、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2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3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1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2 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2十岁称作“弱冠”。 2

3、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3日,宿于内室,要求 “5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1。“戒”又称“散斋”,散斋7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1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2

6、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   2

7、6礼:中国古代婚姻的6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http://**/view/8c65d8ef5ef7ba0d4a733bf3.html。

文化常识



6、文化常识

传统节日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每1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1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7夕、中秋、重阳、冬至、腊8等等。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1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1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1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1直持续到正月十5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1起吃年夜饭,称“团年”。其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然后1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农历正月十5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5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1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51夜,唐玄宗延长到3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81直持续到正月十7。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5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1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1年中康乐幸福。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有香辣甜酸咸5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5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5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清明既是2十4节气之1,又是1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1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3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1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使清明成为1个富有诗意的节日。农历5月初5,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

5、端5节。早在周朝,就有“5月5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1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1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由无数恒星组成的银河象1条天河横亘夜空,人们说,它把多情的牛郎和织女隔开了,只有每年7月初7,天下的喜鹊搭成1座鹊桥,他们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1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1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7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7夕将至,牵牛和织女2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这1夜还有观天河祈祷5谷丰收的习俗,有些地方还举办“青苗会”。 农历8月十5,是1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9月初9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1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冬至在我国古代是1个很隆重的节日。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9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阖家团圆。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等。腊8节是佛教的节日。这1天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称“成道节”。这1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8粥。最早的腊8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红小豆,后来演变的极为复杂考究,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干、桂圆肉、百合、莲子等,通宵熬煮,香飘十里。除腊8粥外,还有腊8面、腊8蒜等风味食品。它们即可滋补身体,又是喜庆丰收的1种形式,拉开了春节的序幕。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