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的文学常识,醉翁亭记的文学常识

醉翁亭记的文学常识



1、醉翁亭记的文学常识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61居士.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自称庐陵人],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4川绵阳),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8大家之1.唐宋8大家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3人称为3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因家中有1万卷书、1千卷金石遗文、1张琴、1局棋、1壶酒、1老翁,故称61.自称醉翁则是因为因为他“饮少辄醉”,说明他容易醉,突出1个“醉”字.而跟他1起喝酒的人当中,“年又最高”,欧阳修年纪最大,所以得到1个“翁”字.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合称“唐宋8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1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5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61堂.   欧阳修1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经》、《易经》、《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4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5代史记》(《新5代史》),总结5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苏教版中,选自《文忠集》;吉林专版中,选自《欧阳修全集》   中心:宋仁宗庆历5年(1045),参加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1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1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1则暗示出1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1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4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6年(公元1046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5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1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5年1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8月,欧阳修又被加了1个亲戚中有人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1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1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1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1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1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醉翁亭记的文学常识



2、醉翁亭记的文学常识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61居士.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自称庐陵人],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4川绵阳),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8大家之1.唐宋8大家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3人称为3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因家中有1万卷书、1千卷金石遗文、1张琴、1局棋、1壶酒、1老翁,故称61.自称醉翁则是因为因为他“饮少辄醉”,说明他容易醉,突出1个“醉”字.而跟他1起喝酒的人当中,“年又最高”,欧阳修年纪最大,所以得到1个“翁”字.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合称“唐宋8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1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5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61堂.   欧阳修1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经》、《易经》、《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4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5代史记》(《新5代史》),总结5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苏教版中,选自《文忠集》;吉林专版中,选自《欧阳修全集》   中心:宋仁宗庆历5年(1045),参加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1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1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1则暗示出1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1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4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6年(公元1046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5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1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5年1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8月,欧阳修又被加了1个亲戚中有人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1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1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1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1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1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文言文记铭说表的文学常识



3、文言文记铭说表的文学常识

说: 1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说,也称杂说。 是1种文体说这种文体很象现在的杂文或短篇的小论文。古代议论说明1类文章的总称。早期的“说”是谋臣向君主献计献策的“说辞”,要求深入浅出,生动婉转,多借助比喻、传说、寓言等来增强说服效果。后来“说”体由口头转向书面,演变成阐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的文体,形式自由活泼,带有杂文、杂感性质,或侧重记叙,或侧重议论。1些接近于文学散文的“说”1般不采用“论”这种体裁。如《爱莲说》《捕蛇者说》《马说》等。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记: 描写事物的书、文章或文体志 也是古代文体1种 有“志”的意思:~载。~述。笔~。杂~。旅游~。大事~。《岳阳楼~》。 表: 是我国古代的1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4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1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1项是 A. 我国第1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作者是班固。 B. 古代刻在碑、版或器物上,用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叶“铭”。刻在版上,放置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铭文叫“墓志铭”。 C. 赵树理是1942年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1项是 A. 我国第1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作者是班固。 B. 古代刻在碑、版或器物上,用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叶“铭”。刻在版上,放置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铭文叫“墓志铭”。 C. 赵树理是1942年

D。

醉翁亭记的文学常识



5、醉翁亭记的文学常识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61居士。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自称庐陵人],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4川绵阳),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8大家之1。唐宋8大家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3人称为3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因家中有1万卷书、1千卷金石遗文、1张琴、1局棋、1壶酒、1老翁,故称61。自称醉翁则是因为因为他“饮少辄醉”,说明他容易醉,突出1个“醉”字。而跟他1起喝酒的人当中,“年又最高”,欧阳修年纪最大,所以得到1个“翁”字。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合称“唐宋8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1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5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61堂。   欧阳修1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经》、《易经》、《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4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5代史记》(《新5代史》),总结5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苏教版中,选自《文忠集》;吉林专版中,选自《欧阳修全集》   中心:宋仁宗庆历5年(1045),参加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1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1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1则暗示出1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1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4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6年(公元1046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5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1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5年1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8月,欧阳修又被加了1个亲戚中有人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1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1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1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1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1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请采纳,谢谢。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