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子的文学常识,古代文学常识有哪些

关于老子的文学常识


1、关于老子的文学常识


1.关于老子的知识


老子


(约公元前571~公元前471),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 曾作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1,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1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1,“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



2、古代文学常识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文学常识:


1.古代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尤等。


2.先秦文学。


(1)儒家经典。


“5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6经”又称6艺,在“5经”后增加《乐》。


“4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谷梁传》、《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3传。


(3)《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3百”为代称。著名篇目有《关雎》、《伐檀》、《硕鼠》、《7月》。



3、关于孔子的文学常识


1.孔子文学常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注释】知:此句有5个“知”字,前4个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1个同“智”,聪明。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 【评介】孔子教导他的学生,在学习上应坚持老老实实的态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


学习如此,其他各方面何尝不是如此呢!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汉书》中的“张释之传”,有1事记载:汉文帝视察圈养野兽的上林苑,问上林尉苑里野兽的数量,十余问,尉不能尽答。


文帝颇不满,以为此尉无能,打算撤其职而任用他手下对答如流的“啬夫”。事情后经张释之的1番劝说而作罢。




4、关于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1. 论语及孔子文学相关常识6


论语及孔子文学相关常识6 1.《论语》文学常识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1,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4书5经”。


通行本《论语》共2十篇。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1部书,共2十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1,是首创语录之体。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



5、关于论语和孔子的文学常识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1,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4书5经”。通行本《论语》共2十篇。


孔子(公元前551至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3千,贤弟子7十2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1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