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5 阳江清明节扫墓习俗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1、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清明是我国的2十4节气之1。由于2十4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1年4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5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1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1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1种活动。汉族和1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1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千5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1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1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2为1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1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1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1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1直追随着他。其中1人叫介子推。有1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1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9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5霸之1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3面点火,留下1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3天3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1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1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1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1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1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9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1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1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2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1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1下枝,编了1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1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1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1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1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1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3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1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1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3月十2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1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5 阳江清明节扫墓习俗



2、5 阳江清明节扫墓习俗

【阳江风俗】清明扫墓9大禁忌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缅怀先人、礼敬祖宗的重要意义。扫墓是必不可少的,而扫墓是有1些禁忌和避讳的,要知道有些讲究未加注意,就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孕妇避免扫墓 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这不仅仅是阴气重的影响。从别的方面来说,清明时节是非常拥挤的,为了胎儿的安全,并不建议孕妇去参加,再者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均不利孕妇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2、不可在墓地照相 大家扫墓的目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举头3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的照相,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运势。

3、忌穿大红大紫 清明节是不能穿的大红大紫去上坟的,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去参加此类活动的。不过总有人会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内衣上不经意使用了红色。当然本命年是例外,内衣可穿红色。

4、外人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 清明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不是1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气场的紊乱,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5、身体不佳,时运不济者避免扫墓 1个身体正处于生病状态,或是虚弱状态的,或者最近运气不佳,诸事不顺的人最好不要去参加扫墓活动,因为此类人正处于总体运势低迷的状态,极易招致晦气,说的难听点就是邪灵上身,因为阴晦之物最喜气运低迷的人,这种人缺乏人气,容易侵犯。

6、坟头长草必需修整 坟墓上长植物的,必需要清除,万万不可使其长出气候。这1点最重要不过,要知道,所谓扫墓,就是让你清扫不利于墓地的东西,坟头的草木会对家族的成员造成伤害,包括了气运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7、发不遮额忌买鞋 事实上,清明节也算是鬼节,当然在发型上是需要注意的,尤其头发不能遮住额头,额头是人身体的神灯所在,是不可盖住的。同时鞋子也不要在当天购买,因为鞋同邪,有点常识的朋友大多不会在这天购买鞋子的,以免不吉利。

8、忌嬉骂,非议先人 扫墓完毕后,有人带着孩子去的,可能刚开始还算肃穆,1结束就开始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了。这是要注意的,要知道坟地毕竟是阴灵沉睡之所,嬉笑怒骂会滋扰阴灵,是大不敬,可能会招致报复,非议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过他人的墓地,对逝者品头论足即是亵渎的行为,届时麻烦上身就怪不得谁了。

9、清明节扫墓时间 扫墓时间最好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即上午9时后到下午时前最好,在下午3点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动,因为此时阳气已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增长,若是时运低或身体弱的人,在阴气重的傍晚祭祀,可能会影响运势。在清明节前后5天,和清明节当天都可以,但寒食节这天不能扫墓,寒食节即清明节的头1天。

清明节各地的祭扫常识、习俗、方法是什么?



3、清明节各地的祭扫常识、习俗、方法是什么?

1、北京  传统的“寒食节”又称“换火节”,说的是家家户户烧了1冬的炉膛,开春后要灭火清理了,所以家里停火1两日,只能吃凉食了。因此旧时北京很多家庭都在寒食节的前1天准备出次日的食品,大多是1些小吃,逐步就演化出了老北京的寒食十3绝。 寒食十3绝是什么?有1种说法,“寒食十3绝”具体包括:蹄烧饼、螺丝转、馓子麻花、姜丝排叉、驴打滚、糖火烧、艾窝窝、糖卷馃、糖耳朵、豌豆黄、焦圈、硬面饽饽、芝麻酱烧饼。另版“寒食十3绝”:奶油炸糕、螺丝转、馓子麻花、姜丝排叉、驴打滚、糖火烧、艾窝窝、面茶、糖耳朵、豌豆黄、焦圈、硬面饽饽、芝麻酱烧饼。   

2、浙江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1,浙江桐乡民间流传着“清明大如年”的俗语。桐乡是江南蚕桑的主要产地,其乡间流传着丰富的蚕乡习俗,清明轧蚕花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 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同1宗祠的人家在1起聚餐。没有宗祠的人家,1般同1高祖下各房子孙们在1起聚餐。   

3、广东 传统的广州人向来重视清明扫墓,有在正清当日“行清”的习俗。“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则是1族人1起约定那1天齐齐去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广州人祭祀完了后,分了猪肉,并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会将猪肉带回家后,配上清明时节的菜蔬“清明荞菜”去炒着吃,还有不嫌麻烦的人家另外用这个“清明荞菜”配1些鸡蛋丝烧肉丝炸1些春卷吃,吃完了这些菜肉,这1年的“行清”任务才算完成。   

4、重庆 重庆人在清明这天,也有吃寒食的习俗。过去人们扫墓时的“清明食品”,往往是锅魁加卤菜、凉菜。这种锅魁里面夹的“和菜”,由粉丝、莴笋丝、肉丝(或鸡丝),加上春芽凉拌而成。扫墓1般都在郊外,相当于春游,1大家子人还会带上凉面、酒菜、糖果等食品,祭奠先人后,大家1起吃掉,又有耍的又有吃的,最高兴的就是小孩子了。 当时人们扫墓除了带上纸钱香烛外,还会带上1串用纸剪成的纸串,挂在坟前,用以招魂,俗称“挂青”。俗话说,“有儿坟上挂白纸,无儿坟上屙狗屎”,是否有“挂青”,成了1个家庭是否后继有人,是否兴旺发达,是否父慈子孝的标志。   

5、江苏  常州人清明节1大早,家家户户门框上要插柳条和桃花枝,以鲜艳的红绿祛除隔年的邪祟。而小孩子则是把柳枝编成圆形环圈戴在头上,或把柳枝连叶带皮捋到顶梢,成1柔软可以抖动的“柳球”。也有人家将艳丽的桃花插在檐下的门环上,以示清明临门,平安报春,藉以辟邪,带来福祉。 除了这些,清明节当天,常州人早饭会吃没有馅的糯米大团子。大团子是春节前就做好了的,放在冷水中泡着,要1直吃到端午节。清明那天,拿出大团子,切成1片1片的下锅用油煎,根据自己的口味放糖或盐。也有人家会放点柳叶在里面,意为添“青”。常州人还有在清明节吃青团子的习俗,做青团子要到田头路边去采1种叫“绿茱头”的野生植物叶子,回来后洗净,揉出绿汁液来,经过滤煮沸后和米粉而做成青团子。   

6、河南 在河南,清明时节人们最常吃馓子、枣糕、鸡蛋等食物。“馓子”为1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枣糕又叫“子推饼”,河南1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在河南的1些地方,清明吃鸡蛋,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1样重要。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1整年都有好身体。据相关专家介绍,清明吃鸡蛋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请问关于过清明节这个节日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吗?不同的地区有什么不同的习俗吗?比如忌讳的事情?比



4、请问关于过清明节这个节日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吗?不同的地区有什么不同的习俗吗?比如忌讳的事情?比

清明节的小常识



5、清明节的小常识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李鹏亚 关于清明节的所有知识 【  关于清明节的所有知识】 【  关于清明节的所有知识】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中国重要的时年8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1,1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5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1]   要谈清明节,需从1个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8天,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1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1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6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4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1个词。   地球公转1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0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  蹴鞠  扫墓  射柳。

外国有



6、外国有"鬼节不能去游泳的习俗吗?"

农历7月,是民俗上的『鬼月』,在1般人眼中总有几分神秘色彩,尤其家里有长辈的话,对于农历7月更有百般禁忌:      (1) 吃饭时不可以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其形状如同香插在香炉上,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2) 晚上不可吹口哨,当心好兄弟喜欢你      (3) 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4) 不可偷吃拜拜的忌品,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5) 床头不挂风铃,因风铃会招阴…      (6) 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8字轻的人怕会撞见好兄弟…      何况,治安败坏有时人类的凶神恶煞比鬼还来得可怕!      (7) 半夜勿晒衣服… (半夜衣服的影子,很吓人的)      (8) 地上的0钱及红包袋,不要随便捡起来…      (9) 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      (10) 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               常识禁忌篇      

1、听到背后有人叫你的时候,不要回头,就算要也必须整个转身,据说人的头颈和左右肩各有1盏守护灯,万1乱回头熄灭了就…同理可证,也不要乱派别人的肩膀或勾肩搭背。      

2、晚上不要乱吹口哨。      

3、地上的0钱、红包袋或小物件不要随便捡。      

4、经过丧失场所不可心存不敬或口出秽言。      

5、忌说“鬼”字。要知道这个时节好兄弟最大,尤其在中元普渡时更不可口不择言。      

6、随身携带平安符、佛珠或常念佛号。常到庙里拜拜也能赶走秽气。      

7、喜欢办派对的人最好忍1忍,这个时候夜晚忌嬉闹,庆生派对最好也该在白天举办。            鬼节之月是否需要谨言慎行?      农历7月十5,俗称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按风俗习惯都要上坟、焚香、烧纸钱来祭祀故去的先人;因为这天佛教也要举行“盂兰盆会”念经超度亡灵,所以也称“盂兰盆节”或“盂兰节”。尽管各地祭祀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比较重视,有的地方还演变成了1种集会的风俗,比如小商贩们会集体摆摊上供,有的百姓成群结队去河边放灯,有的还燃放焰火,有的文人墨客还借此举行“盂兰诗会”等等,搞的不亦乐乎,使人非但感觉不到鬼节的阴森,反而颇有些正月十5元宵节的热闹味儿,尤其是孩子们,还以为真象过年1样的过节呢!      但人们似乎忘记了,这毕竟是鬼节,在这举家兴奋之时,也往往有不幸发生,比如有人横发车祸,有人突遭恶死,有人怪病缠身,有人妻离子散等等。这是为什么呢?      按传统说法,鬼节之月,阎王爷会给鬼放假的。有的说是只放十

4、十

5、十63天的假;有的说放半个月的假,有的则说是从7月初1开始,1直到7月3十,放整整1个月的假。不管放几天假,总之这个7月是鬼们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可以松绑,可以自由活动,暂且不受阎王爷的制约。有的探亲访友,享受些凡间的供奉;有的则漂泊异乡,难免做些坏事;有的狱限已满,会找个阳间的真人替身;有的为了报仇雪恨,会把前世的冤家拉下地狱等等……。总之人鬼终不同道,难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还是小心谨慎为妙。因此小时候,大人们会嘱咐孩子们,在这个鬼节的7月里,要谨言慎行,不要惹事生非。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些传统的认识与嘱咐,已经尽乎失传,不只是孩子们不懂这些事儿,既便是几十岁的成年人,也变的毫不在乎,照样花天酒地,我行我素起来。如此大意不敬的行径,出些意外灾祸,也就在所难免了。      那在这个鬼节的7月里,需要怎样注意呢?      1名话:谨言慎行,宜静不宜动。      按照传统礼仪,在鬼节之时,该祭祀的要按习俗进行,祭祀的目的不止是为了供奉或超度亡灵,祈求他们的蔽荫,更重要的是培养对祖先的崇敬,铭记他们的功德,开创未来的事业。在这同时,不要乱说乱动,不要口出狂言,尽量少出远门,尤其是十

4、十

5、十63天,更要倍加注意。特别在黄昏以后,或半夜之时,正是鬼魂串行最活跃的时候,因此尽量不要出门,以免冲撞鬼魂,惹上麻烦;更要看管好身小体弱不懂事的孩子们,可以给他们穿戴些红色的饰物,或手持照明灯烛之类,免于鬼魂近身。      有些东西,虽然都说信则有,不信则无,但还是注意点为好。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平安度过鬼节之月。    。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