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必备常识,国学需要掌握什么知识和内容,具体有什么?
1、国学必备常识
。
2、国学需要掌握什么知识和内容,具体有什么?
国学需要掌握,诸子百家经典文化、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礼仪制度……这些内容。中国国学由于有2000年的历史,所以传承下来的文化种类非常繁多,而国学还缩减了1些中国传统文化。当然1个人是无法将这些国学全部能够学会,就需要掌握1方面就可以。而我国有十4万万人口,每个人掌握精通1方面,那么,国学将会发扬光大,当然,我们要将中国的国学发扬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国学。中国国学最应该掌握的是4书5经4书5经是儒家经典,以前是每个学子必读书籍,是古代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它有非常多的内容。如今的人们的生活节奏非常快,无法能够静下心来去阅读这些中国古代书籍,更不要说这些中国古代书籍晦涩难懂。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不会去关注和阅读这些熟悉。但是近年来我国1直在倡导学习国学,咱们又重新拾起了4书5经,学习先人们的智慧和经验。总之多学1点东西,对我们是有好处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和诗词歌赋,这也是国学里面的主要内容。学习这些能够提高国人们的文化素养,让人们变得更有气质,有内涵。如果1个女孩子去学习琴的话,能够锻炼1位女子的耐心,让女子看到更加温婉、文雅、知性。去学习棋的话,能够锻炼咱们的思考行为,下期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智力,缺少任1方面都不会在棋局中获胜。中国的诗词歌赋更加深受人们的关注与喜爱,中国的诗词歌赋篇幅较短,但是意境悠长,我们能够从短短的几句中想象出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诗人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1个事物千姿百态。国学中的礼仪中国是礼仪之邦,这2000年中流传下来的礼仪非常多,包括各个方面。而我们的礼议主要是表达了对人们的尊敬,给父母下跪,表达了我们对父母的孝心;给老师鞠躬,表达了我们对他们的敬意;朋友之间相互作揖,表达了朋友之间的尊敬。当然,礼议并非只有这1种,还包括吃饭上日常行走和坐等,各个方面的礼仪。而我们学习礼仪主要就是约束我们的行为,让我们变得更加有礼貌。
。
3、国学礼仪基本知识有哪些?
国学礼仪基本知识:
1、站姿要有稳定感最容易表现体态特征的是人处于站立时的姿势。社交场合中的站姿,要求做到“站有站相”,注意站姿的优美和典雅。女性应是亭亭玉立,文静优雅;男性应是刚劲挺拔,稳健大方。
2、坐姿讲究稳重感坐姿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人体姿态,它反映的信息非常丰富。优美的坐姿是端正、优雅、自然、大方。
3、走姿展精神风貌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从1个人的走姿就可以看出其精神是奋发进取或失意懒散,以及是否受人欢迎等,它最能体现出1个人的精神面貌。在生活中有的人精心打扮穿着入时,如果走姿不美,就会逊色3分;而有的人尽管服装样式简单,优美的走姿却使他气度不凡。
4、递物讲究安全、便利、尊重行为举止要考虑到是否有礼貌,是否伤害他人。以日常生活常见的递交物品为例,请把握递交物品3原则:安全、便利、尊重。
5、行为注意情境、角色、距离行为举止应恰到好处。举止3要素:情境、角色、距离。随情境变化在办公室与在运动场,在教室与在足球看台上,出席婚礼与出席葬礼,朋友聚会与商务谈判……所表现出来的举止神态截然不同,才是正常现象。国学礼仪的重要性:
1、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社会是不同群体的集合。群体是由许多个体聚合而成的。个体差异是绝对的,比如性别、年龄、贫富和尊重。国学礼仪培训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和粘合剂。它将使不同的群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和睦相处。
2、礼仪是个人美好形象的标志。礼仪是1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礼仪是个人心理健康、精神净化、身心愉悦和个人提升的保证。礼仪的核心是倡导人们修善。当每个人都抱着善待他人的动机,用文明公民的原则约束自己时,所有人都会感受到身心的坦荡。
3、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
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明礼仪的宣传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4、礼仪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
事业是人们谋生和立足社会的手段。礼仪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理想,取得成功。它可以促进全体员工团结互助、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增强人们的沟通和竞争力,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4、国学礼仪常识
。
5、国学文化常识中的礼仪
。
6、国学礼仪有哪些
国学中的礼仪集锦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这个名词产生于2十世纪2十年代,但是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那么你知道国学中的礼仪吗?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国学中的礼仪的知识,欢迎阅读。 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1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1定的规矩。 比如1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1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1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1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1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 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1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1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1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 饮食礼仪在中国社会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4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1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古代还有1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拜贺庆吊之礼 中国自古是1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1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 人的1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1系列人生礼仪。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 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社会称为冠笄之礼。 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1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 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 婚嫁是人生的大事,社会十分看重。婚礼有6道程序,所谓“周公6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3礼。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 寿诞礼,1般在4十岁以后开始举行。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 最后1道人生仪礼是丧礼。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亡者1般在35天内入殓安葬。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的礼义标准。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然现在我们对礼俗的继承是1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