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文学常识的知识点,文学常识楚辞
1、楚辞文学常识的知识点
《楚辞》是“骚体”类文章的总集,同时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1部浪漫主义诗歌集。“楚辞”1词最早见于《史记》,本义是泛指楚地的歌辞,后来才专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西汉晚期,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承袭、模仿之作汇编成集,共计16篇,定名为《楚辞》。东汉王逸又作《楚辞章句》为之注解,并增入己作《9思》,遂成17篇。《楚辞》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承袭了屈原作品的形式和精神。因其运用了楚地的文学样式和方言声韵,描写了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文化世情,故而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是南方楚系文化的代表,并与北方中原文化相映成趣。与《诗经》那种古朴和以4言为主的诗歌形式相比,《楚辞》的句式较为灵动和活泼,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楚辞》作为《诗经》之后影响最为深远的1部文学作品,其对整个中国文化体系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尤其在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传统,与《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相辅相成,对此后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创作以及文学理论、文学思潮的发展和流变,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如此,《楚辞》在汉字文化圈的日本等国家中也有较大影响,现代传入西方后,也曾引起持久而广泛的关注。《楚辞》注本,以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为最早,今人黄寿祺、梅生合著的《楚辞全译》集注释、翻译于1体,最为实用。《离骚》是1首具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反映了屈原对当时的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国家、愿为之效力,不可得的悲痛心情,抒发了自己对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的哀怨。《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它塑造了两类意象:美人、香草。美人、香草1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它们又是与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的。屈原的作品在形式上也有断的特点,即创造了1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1的“骚体”。
2、文学常识楚辞
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1种新诗。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1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主要作品有《离骚》、《9歌》、《9章》等。《离骚》是带有自传性质的1首长篇抒情诗。全篇自述身世、遭遇,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以及他热爱祖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屈原的形象在《离骚》中十分突出,他那傲岸的人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激励了后世无数的文人,并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1个重要象征。《9章》共9首,思想内容大体与《离骚》相同,但创作上较多采用现实主义手法。《9歌》共11首,是屈原对民间祭神曲的再创造。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氛围的描述上,瑰丽多彩,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与《诗经》相比,楚辞在艺术上达到了1个新的境界。首先,它创造了1种新的诗歌样式。这种诗歌形式较之《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丰富的感情。其次,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这种浪漫精神主要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追求、抒情主人公的凸显、想象的奇幻等。楚辞中另1种浪漫特征表现在它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了1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再次,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
3、【题文】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 ( )A.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所作的《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1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B.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宋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C.《
试题答案:【答案】D 试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考点:识记古今中外作家及其代表作,识记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1项是 A《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的总集,这些作...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文学常识的积累情况。C项中对《堂吉诃德》作者的介绍出现了错误,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著名作家。识记文学常识,主要识记作者、国别(朝代)、作品以及对作品相关内容的简单评价。
5、楚辞的文学常识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1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1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1部诗歌总集。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1是诗歌的体裁,1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1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1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1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1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1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汉书·艺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 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楚辞遂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6、楚辞的文学常识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1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1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1部诗歌总集。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1是诗歌的体裁,1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1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1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1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1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1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汉书·艺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 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楚辞遂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