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歌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演奏时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文学文化常识(1)填写横线处的内容。《登泰山记》一文选自《惜抱轩诗文集》,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代著名...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1项是歌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演奏时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
B。
2、文学文化常识(1)填写横线处的内容。《登泰山记》1文选自《惜抱轩诗文集》,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代著名...
姚鼐 清 散文 方苞 刘大 櫆 桐城。
3、【单选题】15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1项是()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D。
4、诗歌文化常识
凝练、生动、准确。
5、高考常考文化常识有哪些?
高中必背古诗词其实在高考真题中只占了6分的分值,主要是名句默写,分值最大的是课外的文言文和古代诗歌的阅读理解,这两个阅读理解分值占了30分。而想拿下文言文阅读,必须掌握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1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1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1考试,每年6月7日-10日实施。参加考试的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1制度曾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科举制度,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1是科举考试制度所形成的传统考试思维和价值,2是西方现代考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6、高考题中与课本有关的文化常识有哪些
文学类文本阅读 在小说,戏剧、散文和诗歌里面选择了散文这1题材。选文是林徽因的散文《窗子以外》。考到了“窗子”的含义,切合新增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考点。全国卷这几年都考查小说,自主命题的试卷中北京、天津、上海重点考查散文,2016年上海卷考过作家熊久红的《湖殇》,其中就考到了对散文题目的理解,不管小说,还是散文阅读,对于题目的考查是1直持续出现的,包括2016年全国卷Ⅰ、Ⅱ卷都涉及到了对文章的标题含义的理解。其实总结起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总的考查点基本没有变化。 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抛弃了延续多年的传记,考查新闻材料的阅读能力。《垃圾分类》,两则材料1涉及到了图表阅读。从题型上借鉴了北京卷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考点上则在考查阅读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偏向于把以前放在语言基础知识部分的图表题放到阅读中综合考查。 文言文阅读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大改,使得文化常识题的存在更加“名正言顺”,且在之后的考试中会作为重点考查。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大的人文环境,不管是领导的公开讲话,还是我们社会的文化大方向,都在回归传统,回归经典。而今年文言文的阅读,延续了去年的“稳”,并没有求“变”,目的就是强调积累和运用,侧重考查对文言文基本词汇、古诗常用意象的理解、赏析能力,进1步鼓励阅读积累。 诗歌鉴赏 主观题考查,苏轼的7律《送子由使契丹》,从诗歌的形象角度进行考查,从诗歌的前两句能够看出人物的什么性格。诗歌形象题在几年的全国Ⅱ卷中都没有涉及,值得关注。古诗阅读第1
4、第15题,侧重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意象”是学习古诗的要素之1,古人常常通过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试题都意在引导考生要重视理解和感悟,在阅读中真正能将所学所知灵活运用,真正理解和体会蕴涵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优美意境。 语言基础知识 第3小题考查语言的得体,调整了2016年考查连贯之关联词语的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这种题型属于全国卷中的新题型,但是其他自主命题的省份之前就有所涉及,“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1项是”(2014年江苏卷)。 第5小题考查语段的逻辑,这是1种新题型,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找出逻辑漏洞,并指出漏洞。提醒考生提升自己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注意逻辑的培养,培养语文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