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守孝为什么要三年?有什么来历吗?古代人的父母死了,儿女要守孝三年,这是为什么?

古代守孝为什么要3年?有什么来历吗?


1、古代守孝为什么要3年?有什么来历吗?


古代“守孝3年”是儒家的著名主张,孔子主张为去世的父母守“3年之丧”,理由是因为人类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情感,那就是亲情;生育和抚养以及教育我们的父母,我们需要回报。古代守孝为什么要3年?这是怎么计算的?


《礼记》中记载:“3年之丧2十5月而毕”。守3年之丧意思就是要守满2十5个月之后才能结束。因为涉及闰月,后来儒家要求的3年之丧“满两周年”,但也有了满2十5个月与满2十7个月的争论。让我们来仔细算下,古代这“3年之丧”,2十5个月也不满3年呢?这到底是怎么计算的?这是因为古时候人们计算年份不用实数,用虚数,正如现。



2、古代人的父母死了,儿女要守孝3年,这是为什么?


看情况,皇帝1般守孝2十7天,平常人1般守孝2十7个月。有1些不孝之子自然不容易遵守,按大道理务必遵守,并且守孝也是有很多要求,如不可以做官,不可以喝酒,要吃素。更严重的不能同房(1般不做规定)。自然不能结婚了。并没有实际的由来,仅仅古时候的风俗习惯。百善以孝当先,孝为8德居首,得知孝是为“人”必需之品行。古时候,忠孝仁义被看作是考量为人的主要规范。父母过世要在灵棚放置少则7天,更多就是过“57”(3十5天)后安葬,安葬后其儿子要住在墓旁守孝3年。


避免墓中家人复生,便于立即拯救。“十月胎恩重,3生回报轻”。人生。



3、守孝是什么意思?守孝的规则?


父亲去世子女守孝规则如下:


1,热孝期间忌讳走亲访友,尤其是参加喜事。


直系亲属去世1百天内,最好在家守孝,除非必须,不要外出旅游、探亲访友等,以免将自身的悲伤气息带给他人。尤其是婚礼、开业、庆贺小宝宝出生等喜事,最好不要参加。


2,守孝期间,子女忌穿红戴绿。


守孝期间,古代的子女讲究披麻戴孝,百日内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后,穿黑色、蓝色等暗色的衣服来守孝,忌讳穿红戴绿,浓妆艳抹。现代社会,虽然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么长时间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还是不可穿红带绿。


3,守孝期间,子女忌参加。



4、古人为什么是守孝3年,有何深意?


百善孝为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丧礼制度以3年为限,至今有的地区农村仍然保持着这1习俗,如家中有了丧事,3年内不贴喜联、不举办喜庆活动等;3年之内,对去世的老人,每年到祭日都要去祭奠,3年后才真正除孝,1切恢复正常。这1礼制是好是坏,历史上多有争议,也多有修改,但时至今日,仍然作为1种文化传统时代延续下来,这不能不说,中华民族重礼仪遵 孝道、讲亲情的伟大仁爱胸怀源远流长。


古代父母逝世后,子女要守孝3年,这是长久以来的规定,从孔子开始,就极力提倡孝道,百善孝为先嘛,你连父母都不孝顺,也不知道你能做什么其他的事了。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