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知道的消防安全常识有哪些,用水灭火注意事项

你所知道的消防安全常识有哪些


1、你所知道的消防安全常识有哪些




2、用水灭火注意事项


用水灭火注意事项   用水灭火注意事项,火灾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火灾也是时有发生,当然大家也都清楚灭火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使用上也有差异,以下用水灭火注意事项。   用水灭火注意事项1   
1、应有足够的水量:要防止水在高温下与碳反应分解成氢气和1氧化碳,混合成水煤气,造成爆炸;   
2、应先从火源外围喷水:逐步向火源中心逼近,以免发生大量水蒸气和炽热煤碴飞溅烫伤灭火人员;   
3、应保持正常通风:以便使高温水蒸气和烟气迅速排至回风流中,灭火人员要站在上风侧;   
4、电气设备着火以后:应首先切断电源。在电源未切断以前,只能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如用砂子、岩粉和4氯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否则未断电源,直接用水灭火,水能导电,火势将更大,并危及救火队员的安全。另外,水不能用来扑灭油料火灾,油比水轻,而且不易与水混合,可以随水流动而扩大火灾面积。    扩展资料:    灭火原则   
1、及时报警:发现火情后,要及时发出警报,通知他人。这样既可以唤起别人的警惕,及时采取措施,还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有利于尽快将火扑灭。通知他人时,可以大声呼喊"着火啦",如果因紧张喊不出声音,可以敲打壶、碗、盆等可发出响声的东西,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在通知他人的同时,还应及时报警。因为火势的发展往往是难以预料的,不同的火源应采取不同的扑救方法。如果扑救方法不当有可能酿成无法控制的火灾。所以,发现火灾,要及时报警。   
2、尽力灭火:火灾初期阶段,火势尚小,如果能够正确及时地采取扑救措施,将火消灭在萌芽状态,就可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这里所说的灭火是指初期灭火。所谓初期灭火是指火只在地面等横向蔓延期间,或者在火蔓延到窗帘、隔扇等纵向表面之前即进行灭火。   火焰1旦蔓延到纵向表面,就会很快到达顶棚,那时就需要消防队扑救了。灭火时要充分利用配备的.灭火器具或就地取材灵活运用身边的东西,如:用坐垫、褥垫、浸湿的扫帚等拍打火,用毛毯盖火,把窗帘撕下、用脚踩灭火等等。   需要提醒的是:未成年人不可贸然参加灭火。   
3、尽快逃生:如果火已经开始扩大蔓延,那就必须立即沿着疏散标志尽快疏散逃生,火灾留给专业消防队员扑救。疏散时,如果能来的及就把正在燃烧的房间窗户和门关闭,防止火焰和烟气向其他房间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用水灭火注意事项2    关于灭火的常识   
1、 发生火灾后要大声呼喊并迅速拨打“119”火警电话,并派人去路口迎候消防车。   
2、 在消防车到达现场前,应设法扑救。不要盲目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造成火势扩大蔓延。   
3、 扑灭火苗可就地取材,如用灭火器灭火或使用砂土不、毛毯、棉被等简便物品覆盖火焰灭火。   4 、及时组织人员用脸盆、水桶等传水灭火,或利用楼层内的墙式消火栓出水灭火。   5 、可移动物品着火,可视情将着火物品搬到室外灭火。   6 、油锅起火,不能用水浇油锅中的火,应马上熄掉炉火,迅速用锅盖覆盖灭火。   7 、燃气灶具着火,要设法关闭阀门或用衣物、棉被等浸水后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总阀门。    火灾逃生的常识    第1: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当你处在陌生的环境时,为了自身安全,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    第2:通道出口,畅通无阻   楼梯、通道、安全出口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应保证畅通无阻,切不可堆放杂物或设闸上锁,以便紧急时能安全迅速地通过。、    第3:扑灭小火,惠及他人   当发生火灾时,如果发现火势并不大,且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当周围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应奋力将小火控制、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    第4: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   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窜。   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火灾自救小知识    判断火情。   若是家中起火,应立即逃离。若起火部位在自家之外,用手先试1下门把手及门是否灼热。如果不觉得热,可用身体和脚抵住房门,小心地将门开1条缝,观察门外火情。若烟雾弥漫,热气由门缝逼进灼热难耐或用手伸到门外上方感到热气逼人,应立即关闭房门,向房门泼水,并用湿棉被、毛巾等物品封住房门,以暂阻火势蔓延进家。若门不热,表明火势不大,应尽快离开房间,并随手关门。   如果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    利用空间。   在室内空间较大而火灾占地不大时可利用这个方法。将室内(卫生间、厨房都可,室内有水源最佳)的可燃物清除干净,同时清除与此室相连室内的部分可燃物,清除明火,对门窗的威胁,然后紧闭与燃烧区相通的门窗,防止烟和有毒气体的进入,等待火势熄灭或消防部队的救援。    棉被隔火。   时间来得及的话,可用浸湿过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披在身上逃生。家中有婴儿的,可用湿布轻蒙在他的脸上,1手抱着他,1手趴在地上爬行逃出。    攀爬转移。   当火势自下而上迅速蔓延而将楼梯封死时,住在上部楼层的居民可通过老虎窗、天窗等迅速爬到屋顶、转移到另1人家或另1单元的楼梯进行疏散。还可通过攀爬至阳台、窗台的外沿及建筑周围的脚手架、雨篷等突出物以躲避火势。房间外墙壁上有落水或供水管道时,有能力的人,可以利用管道逃生。但要注意1次下滑的人数不宜过多,以防逃生途中因管线损坏而致人坠落。    火灾如何正确脱险   
1、1旦身受火灾危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   
2、身处1楼时,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如火势较大则可以采取保护措施,水淋湿衣服、用温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以后再离开火场。   
3、身处楼房的,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也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   
5、在失火的楼房内,逃生不可使用电梯,应通过防火通道走楼梯脱险。因为失火后电梯竖井往往成为烟火的通道。并且电梯随时可能发生故障。   
6、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7、 如身上衣物着火,可以迅速脱掉衣物,或者就地滚动,以身体压灭火焰,还可以想办法用水将身上的火熄灭。   
8、火灾发生时,常会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所以要预防烟毒,应尽量选择上风处停留或以湿的毛巾或口罩保护口、鼻及眼睛,避免有毒有害烟气侵害。   用水灭火注意事项3    灭火1般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首先要搞清起火的物质,再决定采用什么灭火器材;   
2、运用1切能灭火的工具,就地取材;   
3、用灭火器灭火时,尽量远离火源, 灭火器应对着火焰的根部喷射;   
4、人员应站立在上风口;   
5、应注意周围的环境,防止塌陷和爆炸。   
6、救火时的正确做法是脱去所穿的化纤服装,注意保护暴露在外面的皮肤,不要张嘴呼吸或高声呐喊。    扩展资料    初期灭火技巧   
1、背对出口 为了自身的安全,灭火时应背对着逃生出口,1旦初期灭火失败,可从该出口迅速撤离火场。   
2、对准火源 使用灭火器时,不要被向上升腾的火焰和烟气所迷惑,喷射时,要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摆动,由远及近,直至扑灭。   
3、顺风灭火 救火时,要站在上风口处,顺风灭火,防止风吹火焰引燃自身。   
4、灭后浇水 火扑灭后要再浇些水,使之彻底熄灭,防止"死灰复燃"。



3、日常生活中的1些小窍门或小常识往往包含着1些化学原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1、油锅着火时迅速用锅盖盖住灭火
2、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上...


A


试题分析:
1、油锅着火后迅速盖上锅盖,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目的,正确。



2、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上的油污,破坏了铝表面的氧化薄膜,加快了铝的腐蚀,这种做法错误。



3、冬天用炭火盆在室内取暖,为预防煤气中毒,应注意开窗通风,正确。



4、煤气属于可燃物,泄露后,应避免明火,如果打开电器容易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错误。


综上所述
1、
3、做法正确,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会应用化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生活常识。



4、灭火常识


火灾初起时,1般火势都不会很大,如果掌握了正确的灭火方法,就能及时扑灭,不让小火酿成大祸。



1、 发生火灾后要大声呼喊并迅速拨打“119”火警电话,并派人去路口迎候消防车。



2、 在消防车到达现场前,应设法扑救。不要盲目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造成火势扩大蔓延。



3、 扑灭火苗可就地取材,如用灭火器灭火或使用砂土不、毛毯、棉被等简便物品覆盖火焰灭火。


4 、及时组织人员用脸盆、水桶等传水灭火,或利用楼层内的墙式消火栓出水灭火。


5 、可移动物品着火,可视情将着火物品搬到室外灭火。


6 、油锅起火,不能用水浇油锅中的火,应马上熄掉炉火,迅速用锅盖覆盖灭火。


7 、燃气灶具着火,要设法关闭阀门或用衣物、棉被等浸水后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总阀门。


8 、着火处附近的可燃物要及时搬移到安全的地方。


9 、若逃生路线被火封锁,应立即退回室内,关闭门窗,用毛毯、棉被浸湿后覆在门上,并不断往上浇水冷却,以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同时,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10 、可充分利用室内设施自救,如:用毛巾塞紧门缝,打开水龙头把水泼在地上降温,躲进放满水的浴缸内等,但千万不可钻到阁楼、床底、大橱内避难。



11、 在公共场所(如商场、舞厅、影剧院等)遇到火灾,其内人员应听从指挥,向就近的安全门(安全通道)方向分流疏散撤离,千万不能惊慌失措,互相拥挤践踏,造成意外的伤亡家中1旦起火,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火势不大,应迅速利用家中备有的简易灭火器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大火。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灭火的方法及灭火常识,供大家参考!



1、按照燃烧原理,1切灭火方法的原理是将灭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的物体上。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物质上,使其不因火焰热辐射作用而形成新的火点。



1、冷却灭火法 这种灭火法的原理是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的物体上,以降低燃烧的温度于燃点之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物质上,使其不因火焰热辐射作用而形成新的火点。 冷却灭火法是灭火的1种主要方法,常用水和2氧化碳作灭火剂冷却降温灭火。灭火剂在灭火过程中不参与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这种方法属于物理灭火方法。



2、窒息灭火法


窒息灭火法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的灭火方法。具体方法是:


1)、用沙土、水泥、湿麻袋、湿棉被等不燃或难燃物质覆盖燃烧物;


2)、喷洒雾状水、干粉、泡沫等灭火剂覆盖燃烧物;


3)、用水蒸气或氮气、2氧化碳等惰性气体灌注发生火灾的容器、设备;


4)、密闭起火建筑、设备和孔洞;


5)、把不燃的气体或不燃液体(如2氧化碳、氮气、4氯化碳等)喷洒到燃烧物区域内或燃烧物上。



3、隔离灭火法


隔离灭火法是将正在燃烧的物质和周围未燃烧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具体方法有:


1)、把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品搬走;


2)、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管道的阀门,以减少和阻止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


3)、设法阻拦流散的易燃、可燃液体;


4)、拆除与火源相毗连的易燃建筑物,形成防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



2、灭火常识


固体火灾应先用水型、泡沫、磷酸胺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进行扑救


液体火灾应先用干粉、泡沫、卤代烷、2氧化碳灭火器进行扑救。


气体火灾应先用干粉、卤代烷、2氧化碳灭火器进行扑救。


带电物体火灾应先用卤代烷、2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进行扑救。


扑救金属火灾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目前我国还没有定期型的灭火器产品。



3、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火灾的扑救方法可参照"灭火器常识"灭火器的分类


灭火器的种类很多,按其移动方式可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按驱动灭火剂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储气瓶式、储压式、化学反应式、按所充装的灭火剂则又可分为:泡沫、干粉、卤代烷、2氧化碳、酸碱、清水等。


9种灭火常识



1、消防栓使用方法?



1、打开消防栓箱。
2、延伸水带。
3、转开止水阀。



2、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1、将安全梢拉开。
2、将皮管朝向火点。
3、用力压下把手,选择上风位置接近火点将干粉射入火焰基部。
4、息灭后并以水冷却除烟。



3、当发现燃气罐阀门失灵并着火时,不要迅速将火扑灭,并进行修理。当发现燃气罐阀门失灵并着火时,应迅速将罐拖至空旷处任其燃烧,同时报警通知有关部门处理。此时若将火扑灭,会因燃气大量外泄而发生更大的危险。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可使燃烧因缺氧而停止。



4、如遇油锅着火,不可用水扑救!因为油的比重小于水,且不溶于水。如果油锅起火,用水扑救,会造成锅内的油外溢或外溅,致使火灾面积扩大,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



5、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用什么灭火器扑救?扑救电气火灾时,应用1211或干粉、2氧化碳灭火器。因为这2种灭火器的灭火药剂绝缘性能好,不会发生触电伤人的事故。而泡沫灭火器中的灭火药剂是导电的。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因为有的灭火剂是导电的,而有的灭火剂虽然不导电,但绝缘性能不是很好,如果电气起火,未切断电源就使用灭火剂扑救,很可能会发生触电伤亡事故。



6、使用干粉和1211灭火器时,要将喷口对准火焰根部?直接通过使燃烧物停止燃烧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7、发现火灾应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1般情况下,发生火灾后,报警和救火应当同时进行,因为救火是分秒必争的事情,早1分钟报警,消防车早1分钟到,就能把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耽误了时间,小火就可能酿成大火。而且,火灾的发展常常是难以预料的,有时似乎火势不大,认为自己能够扑灭,却由于各种因素,火势突然扩大,这时才向消防队报警,就会使灭火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当发生火灾,现场只有1个人时,应边呼救边处理。如果认为有能力、有把握将初起火灾扑灭,而相应的灭火器就地可取,懂得使用,那就应立即把火扑灭。如果认为无能力扑灭这起火灾,就应赶快报答,并在报警的路上边喊边跑,以便取得群众的帮助。



8、使用灭火器扑救初起火灾,应采用连续喷射的方法常用的手提式灭火器的喷射时间仅有10秒左右,为充分发挥其效能,1般应集中灭火剂连续喷射。



9、室内发生火灾不要迅速开门进入扑救房间内门窗关闭时,空气不流通,室内供氧不足,因此火势发展缓慢,1般情况下,只有大量的烟雾,却没有很高的火焰。如果将门窗打开,新鲜空气大量进入室内,火势就会迅速发展。此外,由于空气的对流作用,火焰会窜出室外,造成火势蔓延,形成大面积火灾。


生活中,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遭遇火灾,所以了解1些灭火常识是很有必要的,具体的灭火常识有哪些呢?下面1起随学习啦小编来看看。


灭火知识



1、固体火灾应先用水型、泡沫、磷酸胺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进行扑救。



2、液体火灾应先用干粉、泡沫、卤代烷、2氧化碳灭火器进行扑救。



3、气体火灾应先用干粉、卤代烷、2氧化碳灭火器进行扑救。



4、带电物体火灾应先用卤代烷、2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进行扑救。



5、扑救金属火灾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目前我国还没有定期型的灭火器产品。



6、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火灾的扑救方法可参照"灭火器使用方法


注:卤代烷灭火器主要含C、F、Cl、Br,由于含F、Cl等化合物扩散到空气中会严重破坏臭氧层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所以国际上已停止卤代烷灭火器的生产,并逐渐被取代。


灭火小常识


1.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2.家中1旦起火,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火势不大,应迅速利用家中备有的简易灭火器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大火。


3.油锅着火,不能泼水灭火,应关闭炉灶燃气阀门,直接盖上锅盖或用湿抹布覆盖,令火窒息。还可向锅内放入切好的蔬菜冷却灭火。


4.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阀门。


5.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6.救火时不要冒然开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灭火原则



1、及时报警 发现火情后,要及时发出警报,通知他人。这样既可以唤起别人的警惕,及时采取措施,还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有利于尽快将火扑灭。通知他人时,可以大声呼喊"着火啦",如果因紧张喊不出声音,可以敲打壶、碗、盆等可发出响声的东西,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在通知他人的同时,还应及时报警。因为火势的发展往往是难以预料的,不同的火源应采取不同的扑救方法。如果扑救方法不当有可能酿成无法控制的火灾。所以,发现火灾,要及时报警。



2、尽力灭火 火灾初期阶段,火势尚小,如果能够正确及时地采取扑救措施,将火消灭在萌芽状态,就可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这里所说的灭火是指初期灭火。所谓初期灭火是指火只在地面等横向蔓延期间,或者在火蔓延到窗帘、隔扇等纵向表面之前即进行灭火。火焰1旦蔓延到纵向表面,就会很快到达顶棚,那时就需要消防队扑救了。灭火时要充分利用配备的灭火器具或就地取材灵活运用身边的东西,如:用坐垫、褥垫、浸湿的扫帚等拍打火,用毛毯盖火,把窗帘撕下、用脚踩灭火等等。


需要提醒的是:未成年人不可贸然参加灭火。



3、尽快逃生 如果火已经开始扩大蔓延,那就必须立即沿着疏散标志尽快疏散逃生,火灾留给专业消防队员扑救。疏散时,如果能来的及就把正在燃烧的房间窗户和门关闭,防止火焰和烟气向其他房间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灭火技巧


1.背对出口 为了自身的安全,灭火时应背对着逃生出口,1旦初期灭火失败,可从该出口迅速撤离火场。


2.对准火源 使用灭火器时,不要被向上升腾的火焰和烟气所迷惑,喷射时,要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摆动,由远及近,直至扑灭。


3.顺风灭火 救火时,要站在上风口处,顺风灭火,防止风吹火焰引燃自身。


4.灭后浇水 火扑灭后要再浇些水,使之彻底熄灭,防止"死灰复燃"。



5、防火灭火常识题




6、灭火常识



1、发生火灾后要大声呼喊并迅速拨打119火警电话,并派人去路口迎候消防车。



2、在消防车到达现场前,应设法扑救。不要盲目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造成火势扩大蔓延。



3、扑灭火苗可就地取材,如用灭火器灭火或使用砂土、毛毯、棉被等简便物品覆盖火焰灭火。


4 、及时组织人员用脸盆、水桶等传水灭火,或利用楼层内的墙式消火栓出水灭火。



5、可移动物品着火,可视情将着火物品搬到室外灭火。



6、油锅起火,不能用水浇油锅中的火,应马上熄掉炉火,迅速用锅盖覆盖灭火。



7、燃气灶具着火,要设法关闭阀门或用衣物、棉被等浸水后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总阀门。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