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及和相遇问题有哪些类型,怎么写过程,相遇问题有哪些数学规律?
1、追及和相遇问题有哪些类型,怎么写过程
1.追及和相遇问题当两个物体在同1直线上运动时,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发生变化,两物体间距会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这时就会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等问题.2.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1)速度大者减速(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小者(如匀速运动):
1、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若两者位移之差仍小于初始时的距离,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间有 最小 距离.
2、若两者位移之差等于初始时的距离,且两者速度相等时,则恰能追上,也是两者相遇时 避免碰撞 的临界条件.
3、若两者位移之差等于初始时的距离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有1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间距离有 1个极大 值.(2)速度小者加速(如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如匀速运动):
1、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有 最大距离 .
2、若两者位移之差等于初始时的距离时,则追上.3.相遇问题的常见情况(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即相遇.重点难点突破
1、追及和相遇问题的常见情形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常见的几种情况:类型图象说明匀加速追匀速
1、t=t0以前,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增大
2、t=t0时,两物体相距最远为x0+Δx
3、t=t0以后,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减小
4、能追及且只能相遇1次注:x0为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匀速追匀减速匀加速追匀减速 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常见的情形:类型图象说明匀减速追匀速开始追及时,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在减小,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即t=t0时刻:
1、若Δx=x0,则恰能追及,两物体只能相遇1次,这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
2、若Δxx0,则相遇两次,设t1时刻Δx1=x0两物体第1次相遇,则t2时刻两物体第2次相遇注:x0是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匀速追匀加速匀减速追匀加速
2、追及、相遇问题的求解方法分析追及与相遇问题大致有两种方法,即数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具体为:方法1:利用临界条件求解.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例如速度小者加速追赶速度大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方法2:利用函数方程求解.利用不等式求解,思路有2:其1是先求出在任意时刻t两物体间的距离y=f(t),若对任何t,均存在y=f(t)>0,则这两个物体永远不能相遇;若存在某个时刻t,使得y=f(t)≤0,则这两个物体可能相遇.其2是设在t时刻两物体相遇,然后根据几何关系列出关于t的方程f(t)=0,若方程f(t)=0无正实数解,则说明这两物体不可能相遇;若方程f(t)=0存在正实数解,则说明这两个物体可能相遇.方法3:利用图象求解.若用位移图象求解,分别作出两个物体的位移图象,如果两个物体的位移图象相交,则说明两物体相遇;若用速度图象求解,则注意比较速度图线与t轴包围的面积.方法4:利用相对运动求解.用相对运动的知识求解追及或相遇问题时,要注意将两个物体对地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和位移)转化为相对的物理量.在追及问题中,常把被追及物体作为参考系,这样追赶物体相对被追物体的各物理量即可表示为:s相对=s后-s前=s0,v相对=v后-v前,a相对=a后-a前,且上式中各物理量(矢量)的符号都应以统1的正方向进行确定.
3、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和应注意的问题1.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1)根据对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物体的运动示意图.(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4)联立方程求解.2.分析“追及”、“相遇”问题应注意的几点(1)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1定要抓住“1个条件,两个关系”:“1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其中通过画草图找到两物体位移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因此,在学习中1定要养成画草图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因为正确的草图对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启迪思维大有裨益.(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1定要注意追上该物体前是否停止运动.(3)仔细审题,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对应1个临界状态,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典例精析1.运动中的追及和相遇问题【例1】在1条平直的公路上,乙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甲车在乙车的后面做初速度为15 m/s,加速度大小为0.5 m/s2的匀减速运动,则两车初始距离L满足什么条件时可以使(1)两车不相遇;(2)两车只相遇1次;(3)两车能相遇两次(设两车相遇时互不影响各自的运动).【解析】设两车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为t,则甲车恰能追上乙车时,应有v甲t- =v乙t+L其中t= ,解得L=25 m若L>25 m,则两车等速时也未追及,以后间距会逐渐增大,即两车不相遇.若L=25 m,则两车等速时恰好追及,两车只相遇1次,以后间距会逐渐增大.若L180 m所以两车相撞.【思维提升】分析追及问题应把两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如解析中图)画好.通过此图理解物理情景.本题也可以借助图象帮助理解,如图所示,阴影区是A车比B车多通过的最大距离,这段距离若能大于两车初始时刻的距离则两车必相撞.小于、等于则不相撞.从图中也可以看出A车速度成为0时,不是A车比B车多走距离最大的时刻,因此不能作为临界条件分析
追问:为什么速度相同时2者之间距离最大
追答:好的
追答:首先1物体追赶另1物体,另1物体速度大于这个物体速度时,距离越来越大.另1物体速度小于于这个物体速度时,间距越来越小.另1物体速度等于这个物体速度时,之间距离就是所取的值.而我们日常所做的题中,另1物体速度小于这个物体速度.所以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
。
2、相遇问题有哪些数学规律?
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高频考点,是行程问题中非常经典的1个分支!行程问题通常涉及路程,速度和时间3大要素,这几个要素总是变来变去,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即使会了其中1种,待条件1变,同学们又摸不着头脑了。跟着头疼的还有家长,怎么才能让孩子彻底理解这种问题呢?王老师今天就要和大家1起解决这个问题。相遇问题定义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道口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延续、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即为相遇问题。基本公式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根据定义,确定属于相遇问题后,就要开始找解题方法了。解答相遇问题,家长1定要让孩子学会划线段图来表示。下面由浅入深看两个模型。相遇问题的基本模型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举例: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126千米的A、B两城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在离两城中点处24千米的地方,甲、乙2人相遇。求甲、乙2人的速度各是多少?解析:首先根据题干画个线段图:如上图,中点处就是A、B两城正中间的地方,所以由中点处到A城和B城之间的距离都是(126÷2)千米。甲骑摩托车比乙骑自行车速度快,所以同样行3小时,行驶的路程比乙多,要在离中点24千米处相遇,因此,甲走的路程是(126÷2+24)千米;乙走的路程是(126÷2-24)千米。解:甲的速度(126÷2+24)÷3=29 (千米/小时) 乙的速度(126÷2-24)÷3= 13(千米/小时)答:甲骑摩托车的速度是29千米/小时,乙骑自行车的速度13千米/小时。上面的例题是相遇问题的基本题型,但数学题是具有延展性的,比如相遇问题的另1个模型——2次相遇问题2次相遇问题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2次在D地相遇。则有:第2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1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举例:A、B两城间有1条公路长24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城出发,甲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从A城到B城,乙以每小时35千米的速度从B城到A城,各自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几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第2次相遇?相遇地点离A城多少千米?解析:甲乙两人第1次相遇时,行了1个全程。然后甲乙两人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当小华和小明第2次相遇时,共行了3个全程,这时甲乙共行了多少个小时呢?可以用两城全长的3倍除以甲乙速度和就可以了。▣解:出发到第2次相遇时共行 240×3=720(千米)甲、乙两人的速度和 45+35=80(千米) 从出发到第2次相遇共用时间 720÷80=9(小时) 35×9-240=75(千米)答:9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第2次相遇,相遇地点离A城75千米。王老师提示: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家长在辅导孩子解答题目时,提醒孩子要利用好速度和与速度差,这是两个能迅速找到问题解决办法的突破口。此外,以下几点也要提醒孩子注意:1.在处理相遇问题时,1定要注意公式的使用时2者发生关系那1时刻所处的状态;2.在行程问题里所用的时间都是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非常重要);3.无论是在哪类行程问题里,只要是相遇,就与速度和有关。4.解题抓住2大要诀:
1、必须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运动方向(相向),出发地点(两地),出发时间(同时、先后),运动路径(封闭、不封闭),运动结果(相遇)等。
2、要充分运用图示、列表等方法,正确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迅速的找到解题思路。
3、小学数学《相遇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相遇问题的关系式是: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以下请继续阅读《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能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意,并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进1步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解答相遇应用题的策略,掌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的分析。 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1起来上1节数学课,研究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1种问题—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说到“相遇” ,你怎么理解? 大家想1想, 相遇问题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速度、时间、路程) 这3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今天我们主要运用:速度×时间=路程 这1关系式来研究相遇问题。
2、新授课 (1)出示问题 小萍和小明分别从家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分钟两人在学校相遇。小萍每分钟走65米,小明每分钟走75米。 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谁来读给大家听? 谁来说1说这段话的意思? 这段话中,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谁能来解释1下? (2)多种方式理解题意
1、演1演 除了用语言表达这段话的意思,大家能不能用其它方式表达这段话的意思? 我们能不能把两人相遇的过程表演1下? 谁愿意跟老师来表演? 你打算怎样表演? 情景表演: (1)老师不动:有意见吗? 为什么要1起走?(体现同时) (2)老师反向走 (体现相对) (3)学生表演(中间停下来:体现相遇) 我们来看1看小萍和小明是怎样走的?(课件动画演示) 通过观察你发现什么了? 小结: 通过我们这么1演,我们再来看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觉? (更清楚、明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题意了) 借助表演能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题意。
2、画1画 (1)我们能不能把这段话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下面自己在练习本上画1画试1试。 (2)汇报展示: 说1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谁来评价1下他们画的? 与上1个同学比较,好在哪里? 你认为哪1个同学画的把已知信息和问题表示的更清楚?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 你认为用线段图表示信息和问题,对我们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 (3)解决问题 出示线段图: 怎样解决呢? 同学们,现在会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做在练习本上. 汇报(教师板书, 65×4+75×4 谁来解释1下这种做法?(指线段图,来前面讲解) 谁还有问题吗? 老师:总结:路程+路程=总路程 谁还有不同的做法? 有问题要问吗? 为什么×4?总结:速度和×时间=总路程 (质疑并出示方法) (4)回顾整理 我们来1起回忆1下,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相遇问题的? 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借助表演、画1画的方式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理清思路,所以遇到问题寻找帮助的办法,这1点非常重要。 ) (5)练习
1、下面的问题你会解决吗? 为什么这样解决?
2、现在两车相遇了吗? 怎么解决? 在练习本上画1画。 你有什么发现?
3、其实相遇问题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会解决吗?
4、下面的问题你能读懂吗?会解决吗? 画1画,试1试。 谁来汇报?你是怎么想的?
3、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相遇问题”,是在学习简单行程问题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相遇问题求路程的解题方法。 (1)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相遇问题”解题方法的归纳,让学生在充分地观察、模拟表演、整理中去感悟“相遇问题”特征及解题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2)学生自己经历研究问题的1般方法是:自主整理信息——理清数量关系;借助直观线段图——探明解题思路;明确解题方法,独立列式解答——自主建构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探索空间,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交流。老师只是适时补充或纠正。我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注意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不仅使学生了解课本上简单的相遇问题,还将简单的相遇问题进行了变式,使学生深刻理解了“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3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且延伸出工程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小学数学《相遇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4、34年级所学过的数学常识有哪些?
。
5、求数学两次相遇的公式(注意,是两次相遇不是1次的)小学水平,求大神解答
第1次相遇,两人共走了1个路程,闭腔路程=相遇时间×两人速度和
第2次相遇,两人共走了3个路程,路程×3=相遇时间(从塌派开始出发到2团态贺次相遇的时间)×两人速度和。
6、数学相遇追及问题该如何解决
1、追及相遇问题的特征表现:追上的主要条件是两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同时到达同1位置,在追赶过程中,当追赶者速度大于被追赶者时,2者间距离减小。当追赶者速度小于被追赶者时,2者间距离增大;
2、追及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分析两物体的运动过程,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并在图上标出位移,以便找出位移关系。由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将时间关系体现在方程中。根据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的位移关系,并列方程;
3、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注意事项:1定要抓住1个条件,两个关系。1个条件指两物体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两个关系是指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1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停止运动。